时间: 2025-05-01 04:2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8:58
“俊士”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英俊、有才华的男子。字面意思可以拆解为“俊”(handsome, talented)和“士”(gentleman, scholar),结合起来就是指外表英俊且具有学识或才华的男性。
“俊士”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可能用于形容贵族或士大夫阶层中的优秀男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在更多用于形容有才华和外表吸引力的男性。
在**传统文化中,“俊士”往往与文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强调内外兼修。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更多地与流行文化和审美标准相关联。
“俊士”一词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优雅、才华和吸引力。它可能在描述理想化的男性形象时使用,激发人们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俊士”来形容那些不仅外表吸引人,而且在某个领域有突出表现的朋友或公众人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见一俊士,风姿绰约,诗意盎然。”
想象一位穿着古装的男子,手持书卷,站在古树下,这样的画面可能会与“俊士”一词联系起来。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古典音乐,如古筝或笛子的旋律。
在英语中,“俊士”可能对应“gentleman”或“dandy”,但这些词在含义上可能不如“俊士”那样强调才华和外表的结合。
“俊士”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男性的外表美,还强调了内在的才华和品质。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概念。
1.
【俊】
(形声。从人,雋(jùn)声。本义:才智超群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俊,材千人也。 、 《春秋繁露·爵国》-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千人者曰俊,万人者曰英。 、 《鹖冠子·能天》-德万人者谓之俊。 、 《礼记·王制》-俊士。 、 《礼记·月令》-赞杰俊。
【组词】
俊选、 俊良、 俊物、 俊群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