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7:26
词汇“漫面”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定义。根据字面意思,“漫”通常指广泛、无边际或随意,而“面”可以指表面、面部或方面。将这两个字组合起来,“漫面”可能指的是广泛覆盖的表面或无边际的方面。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的分析将基于这种字面解释进行。
“漫面”可能指的是某种广泛或无边际的覆盖或影响,例如在某个领域或表面上广泛存在或发生的现象。
由于“漫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广泛的影响或覆盖,例如“病毒漫面全球”可能形容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
由于“漫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漫”和“面”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中表达广泛覆盖的概念。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漫面”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广泛的社会现象或影响,例如在描述某种文化现象或社会**时。
“漫面”可能给人一种广泛、无边际的感觉,可能带有一种强烈的覆盖或影响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某种广泛传播或普及的现象。
由于“漫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漫面”来形容某种广泛的美或影响:
春风漫面,花开满园,
绿意盎然,生机无限。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的草原或海洋,给人一种漫面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宽广、悠扬的乐曲,增强漫面的感觉。
由于“漫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确。在其他语言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寻找相应的表达方式。
“漫面”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使用可能受到特定语境的限制。在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时,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尽管它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情况下,它可以有效地表达广泛覆盖或影响的概念。
1.
【漫】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同本义。
【引证】
《三国志·吴主传》-诸山崩,鸿水溢。 、 《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 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组词】
漫溢、 漫口、 水漫金山;漫溃、 漫泄、 漫流、 漫然、 漫滋、 漫衍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