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0:04
投木报琼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自《诗经·卫风·木瓜》。基本含义是指以小恩小惠回报大恩大德,比喻回报过于丰厚或不恰当的回报。
在文学作品中,投木报琼 常用来形容人物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在表达感激之情时,强调回报的过度或不合适。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文学性的对话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讨论资源分配或人际关系中的不平等交换。
投木报琼 源自《诗经》,是**古代文学中的一个典型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投木报琼** 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关于礼尚往来和人际关系的观念。它强调了在人际交往中应保持适当的平衡和公平。
这个成语给人以不平衡和不适的感觉,因为它描述了一种不合理的回报行为。在思考和表达中,它提醒人们在给予和接受帮助时要考虑公平和适当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朋友因为一个小忙而过度感谢我,几乎是以投木报琼的方式,这让我感到有些尴尬,因为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不合理的回报,心中自知晓。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拿着一个小木桃,却收到了一大块珍贵的琼瑶玉石,这种对比强烈的画面可以很好地体现投木报琼的含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ver-compensate”或“over-reward”,但这些表达没有投木报琼那样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深度。
投木报琼 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公平和适当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今苏屈居益部,公坐庙堂,~,义将安在?(宋·尤袤《全唐诗话·张说》)
1.
【投】
(会意。从手,从殳。殳(shū),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投,擿(掷)也。 、 《左传·昭公五年》-受其书而投之。 、 《诗·大雅·柳》-投我以桃。 、 《礼记·曲礼上》-毋投与狗骨。 、 《楚辞·招魂》-投之深渊些。 、 《汉书·贾谊传》-欲投鼠而忌器。 、 《史记·魏公子列传》-以肉投馁虎。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作投击势。 、 《聊斋志异·狼三则》-投以骨。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孤羊投群狼。
【组词】
投兵、 投注、 投食、 投绂
2.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3.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
4.
【琼】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赤色玉)。
同本义。泛指美玉。
【引证】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 《汉书·扬雄传》-精琼靡与秋菊兮。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
【组词】
琼斝、 琼窗、 琼琚、 琼珠、 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