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4:24
“俐齿伶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的口齿非常伶俐,能言善辩。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说话流利、反应敏捷,能够在言语上占据优势。
“俐齿伶牙”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其中的“俐”和“伶”都有聪明、灵活的意思,而“齿”和“牙”则直接关联到口齿。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就有出现,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
在**传统文化中,能言善辩被视为一种才能,尤其是在政治、商业和社交场合。因此,“俐齿伶牙”这个词汇在社会交往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可能因为过度使用而带有负面色彩,如暗示某人过于狡猾或不诚实。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积极的,因为它通常与聪明、机智和成功联系在一起。然而,如果过度使用或在不恰当的场合,也可能引起反感,因为它可能暗示某人过于狡猾或不真诚。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的口才非常出色,经常能在会议中提出有见地的观点,并且能够巧妙地反驳他人的质疑。我们都称他为“俐齿伶牙”的代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柳丝长,
俐齿伶牙话不忙。
巧舌如簧翻云雨,
一语惊人动四方。
想象一个辩论赛的场景,选手们“俐齿伶牙”地展开激烈辩论,他们的言辞如同利箭一般射向对方,而观众则被这精彩的辩论所吸引,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ilver-tongued”或“eloquent”,这些词汇也用来形容口才出众的人,但在文化内涵和使用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俐齿伶牙”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还让我更加意识到口才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那些能言善辩的人,并在适当的场合运用这一表达。
1. 【俐】 ——“伶俐”(línglì):聪慧;机灵。
2.
【齿】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发堕齿槁。
【组词】
齿吻、 齿颊
3.
【伶】
(形声。从人,令声。本义:古乐官名、相传黄帝时有伶伦,世掌乐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伶,弄臣也。 、 《韩诗·车邻》-寺人之伶。 、 《国语·鲁语》-令伶箫咏歌。 、 《诗·简兮序》-仕于伶官。 、 《国语·周语》-问之伶州鸠。
【组词】
伶官、 伶工、 伶伦、 伶界
4.
【牙】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引证】
《说文》-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 《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皮草齿牙。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组词】
牙祭、 牙疼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