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5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8:38
“临死”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接近死亡的状态或时刻。它描述的是一个人或生物即将结束生命的那一刻,通常伴随着生命的终结或即将终结的情境。
“临死”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组合“临”表示接近,“死”表示死亡,合起来即表示接近死亡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就有相关记载。
在**文化中,“临死”常常与死亡的尊严、家族的荣誉以及后事的准备等社会文化因素紧密相关。它不仅仅是生理状态的描述,也涉及到伦理和道德的考量。
提到“临死”,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生命的脆弱、时间的紧迫以及对未知的恐惧。这个词汇常常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与亲人或朋友的离世经历相关,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临死的晨曦,轻抚着大地的脸庞,带走了昨夜的哀伤。”
在英语中,“临死”可以对应为“on one's deathbed”或“at the point of death”,在不同文化中,对死亡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临死”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仅是对生理状态的描述,更是对生命、时间和存在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与死亡相关的复杂情感和哲学思考。
1.
【临】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引证】
《集韵》-临,哭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 、 《史记·高祖本纪》-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 《汉书·文帝纪》-遗昭曰,无发民哭临宫殿中
2.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