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3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31:25
城池: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城市和护城河”,通常指的是古代为了防御外敌而建立的城市及其周围的防御工事,包括城墙、护城河等。在现代汉语中,“城池”常常被用来比喻坚固的防御或难以攻破的阵地。
“城池”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城”指的是城市,“池”指的是护城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从具体的防御工事演变为比喻意义上的坚固防御。
在古代,城池是国家的象征,也是军事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池的建设和防御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城池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提到“城池”,我联想到的是古代战争的硝烟和勇士的坚守。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英雄主义的色彩,让人感受到一种坚韧和不可侵犯的力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本历史小说中读到关于城池的描述,那段文字让我对古代城市的防御工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了我对历史的学*热情。
诗歌:
古老的城池,屹立在时光的河流,
城墙上的每一块砖,都刻着岁月的痕迹。
勇士们守卫着这片土地,
城池的坚固,是他们的骄傲。
想象一座古老的城池,城墙高耸,护城河环绕。可以联想到古代战争的号角声、士兵的呐喊声,以及城墙上飘扬的旗帜。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ortress”或“castle”,它们也代表着坚固的防御工事,但在建筑风格和防御策略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城池”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城市的防御工事,也象征着坚韧和不可侵犯的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运用“城池”这个词汇,可以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历史感。
1.
【城】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引证】
《说文》-城,所以盛民也。 、 《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史记·田单列传》-使老弱女子乘城。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百雉而城。 、 《谷梁传·隐公七年》-城为保民为之也。 、 《墨子·七患》-城者,可以自守也。 、 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组词】
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 城曲、 城铺、 城堵
2.
【池】
(形声。从水,也声。本义:水停积处)。
水塘。
【引证】
《广韵》-池,停水曰池。 、 《中文大辞典》-穿地畜水,圆者曰池,方者曰塘。 、 《诗·大雅·召》-池之竭矣。 、 《诗·小雅·无羊》-或饮于池。 、 《礼记·月令》。注::穿地通水曰池。”-毋漉陂池。 、 《周礼·雍氏》。注:“谓陂障之水道也。”-掌沟渎浍池之禁。 、 《国语·周语》-囿有林池。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组词】
游泳池;池苑、 池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