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5:51
五雷正法:这个词汇源自**道教,是一种神秘的法术或仪式,通常与雷电的力量有关。字面意思是指五种雷电的法术,这些法术被认为可以驱邪、治病、祈雨等。在道教中,“五雷”通常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的雷电。
五雷正法源自古代道教,其词源与五行理论紧密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文学和研究中保持了其核心意义,但在日常语言中的使用逐渐减少。
在文化中,五雷正法代表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控制欲望。它体现了古代人对宇宙秩序的理解和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五雷正法给人以神秘、强大和庄严的联想。它可能唤起人们对古代智慧和超自然现象的好奇和敬畏。
在个人经历中,五雷正法可能更多地出现在阅读古代文献或参与相关文化活动中,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探索的元素。
在诗歌中,可以将五雷正法作为一种象征,代表变革和净化:
五雷轰顶,天地变色, 旧梦破碎,新晨初现。
结合雷电的图片和雷声的音效,五雷正法可以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增强其神秘和强大的形象。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雷电法术或仪式也有出现,如北欧神话中的雷神索尔,但具体形式和象征意义各有不同。
五雷正法作为一个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日常语言中使用不多,但在文化研究和文学创作中仍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代表了古代人的宇宙观和信仰,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古代文化和思维方式的窗口。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雷】
3.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4.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