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2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29:07
滴溜儿(dī liūr)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物体或状态,字面意思是“滴落的样子”或“圆润地滚动”。在口语中,它常用来形容小而圆的物体滚动或旋转的样子,或者形容某物状态良好、完整无损。
“滴溜儿”一词的词源较为普通,主要是由“滴”和“溜”两个字组合而成,描述的是物体滴落或滚动的状态。在汉语中,这种形容词组合较为常见,用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
在**文化中,圆润和完整常常被视为吉祥和美好的象征。因此,“滴溜儿”在描述物体时,也常常带有这种积极的寓意。
“滴溜儿”这个词给人一种活泼、生动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小巧、可爱的物体,或者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滴溜儿”来形容小孩子的眼睛,或者在描述一个物体非常完美时使用这个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露滴溜儿,晶莹挂叶尖。”
想象一颗珍珠滴溜儿地滚过光滑的桌面,发出细微的滚动声,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让人感到宁静和美好。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olling smoothly”或“perfectly round”,但这些表达没有“滴溜儿”那种生动和形象的感觉。
“滴溜儿”是一个富有形象和生动感的词汇,它不仅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形态,还能传达一种积极和美好的情感。在学*汉语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
1.
【滴】
(形声。从水,啇(dí)声。本义:液体一点一点落下来。成语:滴水成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滴,水注也。 、 《列子·力命》-若何滴滴。 、 唐·杜甫《发同谷县》-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
【组词】
滴沥、 滴溜、 滴水、 滴溜当啷
水点;点点下落的液体 。如:水滴;雨滴。也用以形容像水滴那样圆的物体。如:滴子(垂珠)。
2.
【溜】
(形声。从水,留声。本义:水名)。
古水名。又名“潭水”。
【引证】
《说文》-溜水出郁林郡。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