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5:24
词汇“企踵”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企”可以理解为“抬起”或“踮起”,而“踵”指的是脚后跟。因此,“企踵”字面意思可能是指踮起脚后跟,试图达到更高的高度或看到更远的地方。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低,其确切含义和用法可能需要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寻找。
由于“企踵”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使用这个词汇的情况,但需要具体文献来验证。
由于“企踵”的罕见性,很难提供现代的例句。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众人皆企踵而望”这样的表达,意指大家都踮起脚后跟,试图看到前方的情况。
“企踵”的词源可能与古代汉语中的动作描述有关,但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可能已经不再常用,或者在某些方言中仍有使用。
在古代社会,人们可能更多地使用这样的词汇来描述具体的动作,而在现代社会,这样的词汇已经被更简洁或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由于“企踵”的罕见性,它可能给人一种古老或文学性的感觉,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场景或文学作品中的描述。
由于“企踵”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企踵”用于描述一个古代场景,如“在熙熙攘攘的市集中,人们纷纷企踵,只为一睹那位传说中的英雄。”
由于“企踵”描述的是一个具体的动作,可能会联想到人群中人们踮起脚后跟的画面,但这种联想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古代场景的想象中。
由于“企踵”是一个非常特定的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企踵”作为一个不常用的汉语词汇,其使用和理解可能需要依赖特定的语境和古代文献。在现代汉语学习和表达中,这个词汇的重要性相对较低,但在研究古代汉语或特定文学作品时,了解这样的词汇仍然是有价值的。
1.
【企】
(会意。从人,从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止”(脚),表示这个人在踮起后脚跟,有企立、企足的意思。本义:踮起脚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企,举踵也。 、 《老子》-企者不立。 、 《汉书·高帝纪》-日夜企而望归。 、 郭璞《江赋》-渠黄不能企其景。
【组词】
企望、 企仰、 企足
2.
【踵】
(形声。从足,重声。本义:追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踵,追也。从足,重声。一曰往来貌。 、 张衡《东京赋》-踵二皇之遐武。 、 《庄子·德充符》-踵见仲尼。 、 《史记·太史公自叙》。索隐曰:“继也。”-有司靡踵。 、 《后汉书·皇后纪》注-踵,迹也。 、 《六韬·均兵》-骑者,军之司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 、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吴踵楚,而疆场无备,邑能无亡乎?
【组词】
踵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