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6:37
“四至”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一个地块或建筑物的边界范围。具体来说,它指的是地块的四个边界点,即东至、西至、南至和北至,用以明确该地块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在专业领域,如房地产、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中,“四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它用于法律文件、土地登记和地图绘制中,以确保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明确性。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但在描述地理环境或历史**时,有时会提及。
同义词:边界、范围、界限 反义词:中心、内部
“四至”这个词汇源于古代**的土地测量和登记制度。在古代,土地的边界需要通过“四至”来明确,以确保税收和法律的执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其原始意义,并在专业领域中继续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土地被视为非常重要的资源。因此,“四至”这个词汇体现了对土地管理的重视,反映了社会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高度关注。
对于我来说,“四至”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正式和权威的感觉,因为它通常与法律文件和官方记录相关联。它让我联想到精确和秩序,以及对土地资源的尊重和保护。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参与一个社区规划项目时遇到过“四至”这个词汇。我们需要明确每个参与地块的边界,以确保规划的顺利进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四至”:
东至晨曦初露,
西至夕阳余晖,
南至繁花似锦,
北至静谧深林。
想象一幅地图,上面清晰标示着各个地块的“四至”,这种视觉形象让人感到有序和明确。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测量员在实地勘测时使用的工具声,如测量尺的滑动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oundaries”或“limits”,但这些词汇没有“四至”那种特定的地理和文化背景。
“四至”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它在专业领域中非常重要,帮助明确土地的边界和范围。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和精确性。
1.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2.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引证】
《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 《论语》-凤鸟不至。 、 《字林》-至,到也。 、 《广韵》-至,到也。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 、 《墨子·辞过》-远道不至。 、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论语·微子》-至则行矣。 、 唐·柳宗元《三戒》-至则无可用。 、 汉·王粲《登楼赋》-风雨骤至。 、 《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 、 宋·文天祥《后序》-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不能至。 、 《聊斋志异·狼三则》-前狼又至。 、 清·洪亮吉《治平篇》-至子之世。
【组词】
至旦、 水流至足;至竟、 至止、 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 至乎、 至至、 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