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8:52
“出典”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文献、资料等的出处或来源。在学术和专业领域中,它特指引用或参考的原始文献或资料的来源。
“出典”一词源于汉语,由“出”和“典”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典”常指经典或文献,因此“出典”自然就指文献的出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其基本含义,但在使用上更加专业化。
在学术诚信和信息准确性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出典”在学术界和新闻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严谨态度,也是对读者负责的表现。
“出典”这个词给人一种严谨、正式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图书馆中整齐排列的书籍,以及学者们在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
在我的学术写作中,我经常需要引用各种文献,因此“出典”是我必须时刻牢记的概念。每次引用时,我都会仔细核对出典,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出典”:
在知识的海洋中,
每一滴水珠都有其出典,
追溯源头,
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奥秘。
想象一下,图书馆中安静的环境,书架上整齐排列的书籍,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出典”。这种场景给人一种宁静、有序的感觉。
在英语中,“出典”可以对应为“source”或“reference”。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对文献出处的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是全球通行的原则。
“出典”这个词在学术和专业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严谨态度,也是对读者负责的表现。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出典”是确保信息准确性和可信度的关键。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