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7:31
出具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发出、提供”,通常用于指正式地提供某种文件或证明。在法律和商业领域中,这个词经常用来描述某人或某机构正式地提供合同、证书、报告、发票等文件。
出具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出”和“具”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出”表示向外、发出,“具”表示准备、具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出具”,专门用于描述正式文件的提供。
在文化中,出具** 强调了文件的正式性和权威性,反映了社会对文件和证明的重视。在法律和商业活动中,正确和及时地出具文件是维护权益和履行义务的重要环节。
出具 这个词给人一种正式、严肃的感觉,联想到需要认真对待的文件和程序。它也可能引发对责任和义务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办理银行业务时需要出具身份证明,这种正式的程序让我感到安全和信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出具了时间的证明,每一页都刻满了沧桑的痕迹。”
出具 可能让人联想到打印机打印文件的声音,或是文件夹中整齐排列的纸张。
在英语中,出具 可以对应为“issue”或“provide”,但在使用时更强调的是提供的行为而非正式性。
出具 是一个在特定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词汇,它强调了文件和证明的正式性和权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有助于我更好地参与专业和正式的交流。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具】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
同本义。泛指准备,备办。
【引证】
《说文》-具,供置也。 、 《广韵》-具,备也,办也。 、 《仪礼·士相见礼》。注:“犹办也。”-以食具告。 、 《礼记·祭统》-官备则具备。 、 《汉书·何武传》-寿为具召武帝显。 、 张衡《东京赋》-礼举仪具。 、 《孙子·谋攻》-具器械。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第二板已具。 、 清·方苞《狱中杂记》-别具本章。
【组词】
具食、 具觞、 具状、 具禀、 具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