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0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03:03
哺乳动物,体形似骡,毛深棕色,背中央有一条褐色细线,腹部毛白色。群栖于沙漠﹑草原地带。
1.
【野】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野,郊外也。 、 《说文》。段注-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 、 《易·坤》-龙战于野。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 、 《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体国经野。 、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野茫茫。 、 明·魏禧《大铁椎传》-光照旷野。
【组词】
野外、 野生;野渡
2.
【驴】
(形声。从马,盧声。本义:驴子。家畜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按,‘驴、骡、駃騠’太史公皆谓为匈奴奇畜,本中国所不用,故字皆不见经传,盖秦人造之耳。”-驴,似马,长耳。 、 贾谊《吊屈原文》-腾驾罢牛,骖蹇驴兮。 、 《史记·日者列传》-骐骥不能与罢驴为驷。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