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1:45
“又道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又说”或“又有人说”。它通常用来引出一种不同的观点或说法,表示在某个话题上存在不同的意见或解释。
在文学作品中,“又道是”常用于引出对比或对立的观点,增加文本的深度和复杂性。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个话题的不同看法或解释。在专业领域,尤其是在哲学、文学批评等需要多角度分析的领域,这个词汇也经常被使用。
“又道是”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而不同”,即在保持和谐的同时,也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因此,“又道是”这样的词汇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鼓励人们在讨论中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中性的,它更多地让我联想到辩论和讨论的场景,以及在复杂问题中寻找不同视角的重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学术讨论中使用过“又道是”来引出不同的研究观点,帮助团队成员更全面地理解问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又绿江南岸,又道是,秋风萧瑟天气凉。”这里通过对比春秋两季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两个人在辩论的场景,一个人说完后,另一个人用“又道是”来开始他的观点。在听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我联想到辩论赛中的声音和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n the other hand”或“However”,这些表达也用于引出不同的观点或对比。
“又道是”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它帮助我们在表达中引入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保持开放的思维,尊重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1.
【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右手形,本左右的“右”。从“又”的字多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右手) 同本义 同: 右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此即今之右字。”-又,手也,象形。
复,再,再一次。
【引证】
《诗·郑风·缁衣》-敝予又改为兮。 、 《诗·小雅·小宛》-天命不又。 、 《仪礼·燕礼》-又命之。 、 《聊斋志异·促织》-又试之鸡。
【组词】
读了又读、 又是他、 又问、 又起个窖儿、 又称、 又说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
3.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