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3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34:13
托腮: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用手掌支撑着脸颊。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思考、沉思、无聊或欣赏某事物时的姿势。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托腮常常被用来描绘角色的内心活动,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托腮沉思。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说“他坐在那里托腮,看起来很忧郁”。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行为学中,托腮可能被分析为一种思考或焦虑的表现。
同义词:撑脸、扶腮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与积极活跃的姿势(如双手挥舞)相对。
词源:托腮一词源于汉语,由“托”和“腮”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支撑和脸颊。 演变:在古代文学中,托腮的描述较少,更多出现在近现代文学和日常口语中。
在东方文化中,托腮常被视为一种文雅或忧郁的姿态,而在西方文化中,它可能更多地与沉思或无聊联系在一起。
托腮给人以沉静、内省的情感反应,常让人联想到深思熟虑或忧郁的情感状态。
在学生时代,我常常在图书馆托腮思考难题,这个姿势帮助我集中注意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她托腮静坐,思绪如夜风轻拂。”
视觉:托腮的画面常让人联想到安静的图书馆或窗边的沉思者。 听觉:可能联想到轻柔的古典音乐,如肖邦的夜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ropping one's chin on one's hand”,但在不同文化中,这个姿势的含义和联想可能有所不同。
托腮这个词汇虽然简单,但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联想。它不仅是描述姿势的词汇,也是表达情感和思维状态的有力工具。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