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3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33:34
词汇“悬断是非”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悬”、“断”、“是”、“非”。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悬断是非”字面意思是指在没有充分证据或信息的情况下,对事情的正确与否做出判断。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判断过程中缺乏确凿的依据,因此做出的判断可能是不准确或不公正的。
“悬断是非”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于判断和决策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在没有充分依据下做出判断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审时度势”和“三思而后行”,这与“悬断是非”所表达的谨慎判断的态度相契合。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提醒人们在决策时要充分考虑所有相关信息。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谨慎和理性的感觉,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要保持冷静和客观,避免因冲动或偏见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信息不全而急于下结论的情况,后来意识到这种“悬断是非”的做法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因此,我学会了在做出判断前尽量收集更多信息。
在诗歌中,可以将“悬断是非”融入到对人生抉择的思考中:
世事如棋局,悬断是非难。
一念之间,天地宽。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四周雾气蒙蒙,他手中拿着一张不完整的地图,犹豫不决。这幅画面可以很好地体现“悬断是非”的情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jumping to conclusions”或“making a hasty judgment”,都强调了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做出判断的仓促性。
通过对“悬断是非”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在决策和判断时需要谨慎和全面考虑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起到了提醒和指导的作用。
吾性騃滞,多所未甚谕,安敢悬断是且非耶?
1.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2.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3.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4.
【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 、 《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非刀匕是共。 、 《礼记·礼运》。注:“犹失也。”-非礼也。 、 《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组词】
非常异义、 非度、 非道、 非德、 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