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4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46:41
词汇“悬手”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悬手”字面意思是指手悬空,没有支撑或放置在任何物体上。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描述某种动作或状态的语境中。
由于“悬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身体姿势,例如在瑜伽或舞蹈中。
由于“悬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可能较为有限。它可能是由“悬”和“手”两个字组合而成,描述一种手的特定状态。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特定的身体姿势可能具有特殊的意义。例如,在某些**仪式中,悬手的姿势可能象征着某种精神状态或祈祷。
“悬手”可能给人一种不稳定或脆弱的感觉,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没有支撑的状态。这种感觉可能与等待、期待或不确定性的情感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经常使用“悬手”这个词汇,但在某些特定的活动或情境中,如瑜伽、舞蹈或表演中,可能会遇到类似的姿势。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悬手”来描述一种期待或不确定的情感:
悬手等待,
时间的指针缓缓转动,
心中的期待,
如风中摇曳的烛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悬崖边,悬手等待救援的情景,这种视觉联想可能带来紧张和不安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缓慢而紧张的旋律,以增强这种悬手状态的情感表达。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悬手”的词汇,但类似的描述身体姿势的词汇可能存在,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使用“hand suspended”来描述类似的状态。
“悬手”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特定身体姿势的方式。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可能的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1.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