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9:35
守拙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保持朴素、不炫耀、不卖弄聪明。它强调的是一种谦虚、低调的生活态度,不追求外在的华丽和虚荣,而是坚守内心的简单和真诚。
在文学作品中,守拙 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不随波逐流、保持独立思考和朴素生活态度的人物。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或行为方式,表示这个人不喜欢炫耀,保持低调。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伦理学中,守拙 可以被视为一种道德品质,强调内在的修养和自我克制。
同义词:朴素、低调、谦逊、内敛 反义词:炫耀、张扬、浮夸、卖弄
守拙 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论语》等儒家经典,强调的是一种道德修养和生活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丰富,但核心的朴素和谦虚的内涵始终未变。
在传统文化中,守拙 被视为一种美德,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和“谦逊”相呼应。在现代社会,随着物质主义的盛行,守拙** 的生活态度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人们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简单,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守拙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平和和宁静。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喧嚣世界中保持内心平静的人,他们的生活简单而充实,不受外界干扰。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一生守拙,从不追求名利,只专注于教学和研究。他的生活态度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意识到简单和真诚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守拙:
在繁华的都市中,我守拙如初,
心随流水,静观云卷云舒。
不羡浮华,不逐虚名,
只愿守拙,心安即是归处。
守拙 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老人在山间小屋中静静地读书,周围是宁静的自然风光。音乐上,它可以与轻柔的古典音乐相联系,营造出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守拙 的概念可以与“simplicity”或“humility”相对应。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的朴素和谦虚的内涵是相通的。
守拙 这个词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道德修养。它提醒我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简单和真诚,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守拙 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如何在社会中保持独立和自我。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拙】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拙,不巧也。 、 《广雅》-拙,钝也。 、 《墨子·贵义》-不利于人谓之拙。 、 《书·盘庚》-予亦拙谋。 、 《离骚》-理弱而媒拙兮。 、 《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抱朴子》-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 、 《史记·货殖列传》-拙者不足。 、 《楚辞·离骚》-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 、 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红楼梦》-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
【组词】
性拙、 拙行、 拙诚、 拙鸠、 拙薄、 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