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3:28
“守操”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坚守节操或保持道德品质。它强调在面对诱惑或压力时,保持个人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
在文学作品中,“守操”常用来描述人物的高尚品质,如忠诚、贞洁或正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或政治学中,它可能被用来讨论道德行为和原则。
同义词中,“坚守”强调坚持不变,“贞洁”特指保持纯洁,“正直”强调诚实无欺,“廉洁”则特指不贪污。反义词则反映了与“守操”相反的行为或状态。
“守操”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守”意味着保持或守护,“操”则指节操或行为准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守操”是一个重要的道德概念,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被用来评价个人的道德品质,尤其是在公共领域和职业伦理中。
“守操”这个词给人一种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坚持原则、不屈不挠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自己的道德标准。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始终坚持教育原则,不为外界压力所动,这种坚守让我深受感动,也激励我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守操如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守操”:
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
他守操如山,不动如松。
想象一个场景:在一片混乱和动荡中,一个人坚定地站立,不受外界影响,这种形象可以与“守操”联系起来。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庄严、坚定的旋律来表达这种坚守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integrity”或“moral fortitude”,它们都强调了在面对挑战时保持道德原则的重要性。
“守操”是一个强调道德坚守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其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表达个人的道德立场和原则。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操】
(形声。从手,(sào)声。本义:拿着,握在手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操,把持也。 、 《礼记·曲礼》-操右契。 、 《礼记·学记》-不学操缦。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盖以操之为巳蹙矣。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 、 《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何操?
【组词】
可操左券;同室操戈、 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