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3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5:31
倾圮(qīng p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因年久失修、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而倒塌、崩坏。它强调的是一种彻底的、不可逆转的破坏状态。
“倾圮”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倾”意为倾斜、倒下,“圮”意为毁坏、崩塌。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城圮”之语,意指城墙倒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倾圮”常与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事物的无常。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用来警示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维护。
“倾圮”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哀伤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消逝和文明的衰败。在情感上,它可能引发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参观一座古老的寺庙时,看到一些建筑因年久失修而倾圮,这让我深刻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倾圮”:
岁月如刀,刻画着古老的墙,
风雨无情,终使它倾圮。
历史的痕迹,在尘埃中沉睡,
时光的河流,带走了往昔的辉煌。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ollapse”或“crumble”,它们也有倒塌、崩坏的含义,但“倾圮”更强调的是一种彻底的、不可逆转的破坏状态。
“倾圮”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破坏,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文明的衰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1.
【倾】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倾,仄也。 、 《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倾则奸。 、 《论语·季氏》-安无倾。 、 《淮南子·说山》-重钧则衡不倾。 、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 、 《战国策·秦策》-倾耳而听。 、 《老子》。释文:“不正貌。”-高下相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俯身倾耳。
【组词】
倾葵、 倾倚、 倾低、 倾昃、 倾返、 倾柯、 倾倚
2.
【圮】
(形声。从土,己声。本义:毁;塌坏;坍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圮,毁也。 、 《书·序》。传:“河水所毁曰圮。”-祖乙圮于耿。 、 《思玄赋》-覩有黎之圮坟。 、 《虞书·尧典》-方命毁族。
【组词】
圮泐、 圮剥、 圮族、 圮坏、 圮废、 圮坏、 圮倾、 圮毁、 圮下、 圮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