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3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32:02
慕士塔格山(Mount Muztagh Ata)是一座位于***自治区喀喇昆仑山脉的高山,海拔754*米。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非技术性攀登山峰之一,因其相对容易的攀登条件和壮丽的风景而闻名。
慕士塔格山的名称来源于***语,"Muztagh" 意为“冰山”,"Ata" 意为“父亲”,合起来即“冰山之父”。这个名称反映了其高海拔和冰川覆盖的特点。
在地区,慕士塔格山被视为神圣的山峰,与当地的和传统信仰有关。它也是登山者和探险家的圣地,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的挑战和征服。
慕士塔格山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好奇。它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勇气,激发我对探索和挑战的渴望。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我曾经听说过慕士塔格山,但尚未有机会亲自前往。它一直是我旅行清单上的一个梦想目的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描述慕士塔格山:
冰山之父,巍峨耸立, 银装素裹,傲视群峰。 攀登者的心,向往之巅, 挑战自我,征服自然。
想象慕士塔格山的画面,我联想到白雪皑皑的山峰、蓝天白云和宁静的冰川。听觉上,可能会有风声和冰川的流动声。
在不同文化中,高山通常象征着挑战和崇高。例如,日本的富士山在文化和**上也有重要地位。
慕士塔格山不仅是一个地理实体,也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词汇。它代表了自然界的壮丽和人类的冒险精神。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量和理解力,增强我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深刻认识。
1.
【慕】
(形声。从心,莫声。本义:依恋;向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思也。-慕,习也。 、 《礼记·檀弓》-其往也如慕。 、 《孟子·万章》-巨室之所慕。 、
【组词】
慕义、 慕向、 慕企、 慕位、 慕尚、 慕思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3.
【塔】
(形声。从土,荅(dá)声。本义:佛塔,亦作“浮屠”)。
同本义。晋、宋译经时始造“塔”字。塔为形高而顶尖的佛教建筑物,多为五层七级,也有高至十三级的,初为藏佛骨(舍利子)的地方,后世也藏经于其中,俗称宝塔。
【引证】
唐·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组词】
塔庙、 塔院、 塔铃、 塔头、 宝塔;佛塔
4. 【格】
5.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