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6:18
“慕名而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因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名声、声誉感到钦佩或向往,特意前来拜访或寻求。这个成语强调了名声在外对人们行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在文学作品中,“慕名而来”常用来描述人物因为对某位名人的敬仰或对某地名胜的向往而特意前往。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因为对某项服务或产品的口碑好而前来体验。在专业领域,如旅游业,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游客因为某个景点的知名度高而选择前往。
同义词:闻名而至、闻名而来、闻名远道而来 反义词:不屑一顾、漠不关心
同义词在表达上与“慕名而来”相似,都强调了名声的吸引力。反义词则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态度,即对名声的不在意或忽视。
“慕名而来”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名声和声誉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
在文化中,名声和声誉一直被视为重要的社会资本。因此,“慕名而来”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反映了人们对优秀事物的追求和尊重。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如敬佩、向往和好奇。它激发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探索欲望,增强了人们对名声和声誉的重视。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因为对某位著名作家的作品深感兴趣,而特意前往他所在的城市参加他的讲座,这正是“慕名而来”的体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慕名而来,只为那一抹晨曦的光辉,照亮我心中的诗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游客站在一座古老而壮观的城堡前,脸上洋溢着期待和兴奋的表情。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悠扬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向往和探索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ome because of the reputation”或“visit out of admira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因为名声而特意前来的意思。
“慕名而来”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名声的重视,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不少中外旅游者纷纷慕名而来,西安更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
我们不要~,败兴而归。
1.
【慕】
(形声。从心,莫声。本义:依恋;向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思也。-慕,习也。 、 《礼记·檀弓》-其往也如慕。 、 《孟子·万章》-巨室之所慕。 、
【组词】
慕义、 慕向、 慕企、 慕位、 慕尚、 慕思
2.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