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9:05
申斥:指严厉地责备或批评,通常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权威对非权威的情况。字面意思是通过言语表达不满和指责。
申斥一词源于汉语,"申"字有表达、陈述之意,"斥"字则有排斥、责备之意。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申之以盟誓”之句,意为通过盟誓来表达和强调。
在**传统文化中,申斥常与尊卑有序、长幼有序的社会结构相关,体现了权威和纪律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申斥也常用于强调规则和秩序的维护。
申斥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紧张、恐惧或羞愧。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权威、纪律和责任。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曾使用申斥来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虽然效果显著,但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在诗歌中,申斥可以用来表达对不公正行为的愤怒:
“在这不公的世界,我申斥, 对那些贪婪与欺骗, 愿正义的光芒,终将照亮黑暗。”
申斥可能让人联想到严厉的面孔、严肃的语调和紧张的气氛。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法庭上的法官或军营中的指挥官。
在英语中,“reprimand”或“rebuke”可以对应“申斥”,它们在语义上相似,但在使用情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
申斥作为一种表达不满和指责的方式,在语言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尤其是在强调纪律和规则的场合。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申斥可以有效地传达意图和情感,但也需要注意方式和场合,避免过度使用导致负面效果。
1.
【申】
(指事。从臼,自持。从丨。身体。与寅同意。本义: 束身)。
同本义;约束。
【引证】
《说文》-申,束身也。 、 《淮南子·原道》。注:“束也。”-约车申辕。 、 《汉书·韦元成传》。注:“言自约束也。”-畏忌自申。 、 《汉书·元帝纪》-勒兵申教令。 、 《礼记·杂记》-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 、 曹植《洛神赋》-申体防以自持。
【组词】
申束
2.
【斥】
(形声。从广(yǎn),屰(n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屰”(不顺)也兼表字义,表示人从房屋里逆行而出。本义:驱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却退其屋不居。-斥,却屋也。 、 《汉书·五帝纪》-无益于民者斥。 、 《汉书·江都易王非传》-击吉斥之。 、 《史记·天官书》-斥小疏弱。 、 王谠《唐语林》-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组词】
斥放、 斥遣、 斥远、 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