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11:2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1:24:12
词汇“申枉”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申”可以理解为申诉、申明,而“枉”则意味着冤枉、不公正。结合起来,“申枉”可以理解为申诉冤屈或不公正的事情。
由于“申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申”和“枉”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中表达申诉冤屈的意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正义和公平,因此“申枉”这样的词汇体现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不公正的反抗。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不公正的对待,可能会使用“申诉”或“申辩”等词汇,而不是“申枉”。
在创作中,可以将“申枉”用于描述一个角色在面对不公正时的坚持和勇气,例如在小说或剧本中。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方式,如英语中的“appeal against injustice”或“protest against wrongdoing”。
“申枉”是一个特定语境下的词汇,强调了申诉冤屈的含义。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法律和文学等领域有其特定的应用价值。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1.
【申】
(指事。从臼,自持。从丨。身体。与寅同意。本义: 束身)。
同本义;约束。
【引证】
《说文》-申,束身也。 、 《淮南子·原道》。注:“束也。”-约车申辕。 、 《汉书·韦元成传》。注:“言自约束也。”-畏忌自申。 、 《汉书·元帝纪》-勒兵申教令。 、 《礼记·杂记》-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 、 曹植《洛神赋》-申体防以自持。
【组词】
申束
2.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枉,邪曲也。 、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枉道速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枉用三尺。
【组词】
枉法营私、 枉矢、 枉径、 枉策、 枉路、 枉渚、 枉木、 枉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