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1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0:50
坟籍(fén jí)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埋葬在坟墓中的书籍或文献。在古代,人们有时会将重要的书籍或文献随葬,希望它们能陪伴死者,或在来世中继续发挥作用。
在文学作品中,“坟籍”可能被用来象征知识的传承或文化的消逝。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但在历史学、考古学或文献学等专业领域,它可能被用来指代那些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古代文献。
“坟籍”一词源于古代对死亡和葬礼的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在学术和考古领域中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死亡被视为生命循环的一部分,因此坟籍象征着对死者的尊重和对知识的传承。在社会背景中,坟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文献保存和知识传递的重视。
提到“坟籍”,我联想到的是历史的厚重感和知识的神秘感。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沉静和庄严的情感,让人思考知识的价值和传承的意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历史讲座中听到关于坟籍的介绍,这让我对古代文献的保存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坟籍”:
在时光的深处,坟籍静静躺,
字迹斑驳,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每一页,都是历史的见证,
每一行,都承载着不朽的智慧。
想象一下,在一个古老的墓室中,昏黄的灯光下,一本本坟籍整齐地排列着,这种场景给人一种沉静而神秘的感觉。配合上低沉的古典音乐,可以增强这种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观念也有所体现,比如在埃及,古墓中发现的莎草纸文献也承载着类似的意义。
通过对“坟籍”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文化和传统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1.
【坟】
(形声。从土,贲(bēn)声。本义:大防)。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丘》-坟,大防。 、 《尔雅释地》-坟莫大于河坟。 、 《诗·周南·汝坟》。传:“大防也。”-遵彼汝坟。
2.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