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01 07:0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07:05:15
恼火 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一种因为某事或某人的行为而感到不快、烦躁或生气的情绪状态。它强调的是一种内心的不悦和情绪上的波动。
在文学作品中,“恼火”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增强情节的紧张感。在口语中,它是一个常用词汇,用来表达对日常琐事的不满。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可能会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这种情绪,但“恼火”依然是一个通俗易懂的表达。
同义词:生气、愤怒、烦躁、不悦 反义词:高兴、满意、愉快、平静
同义词中,“生气”和“愤怒”更偏向于强烈的情绪反应,而“恼火”则相对温和一些。反义词则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情绪状态。
“恼火”一词源于汉语,其字面意思可以追溯到“恼”字,意为烦恼或不快,“火”字在这里象征情绪的激动或燃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用来描述一种轻微的愤怒或不悦。
在东方文化中,表达情绪往往较为含蓄,“恼火”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人们在保持礼貌的同时,表达内心的不满。在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愤怒更为常见,但“恼火”依然是一个有效的词汇来描述不那么强烈的负面情绪。
“恼火”这个词让我联想到日常生活中那些让人感到无奈和烦躁的小事,如交通堵塞、排队等待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这些情况时,保持冷静和耐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因为电子设备频繁出故障而感到恼火,这种情绪影响了我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使我更加急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恼火”:
恼火的晨风,吹乱了我的思绪, 心中的火焰,因琐事而跳动。
视觉上,“恼火”可能让人联想到皱眉、紧握的拳头或燃烧的火焰。听觉上,可能是急促的呼吸声或低沉的抱怨声。
在英语中,“annoyed”或“irritated”可以对应“恼火”,它们在表达上略有差异,但都传达了一种轻微的不满情绪。
“恼火”是一个描述日常情绪的重要词汇,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那些不那么强烈的负面情绪。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准确传达情感至关重要。
1.
【恼】
(形声。从心,惱(nǎo)声。本义:恼恨;生气;发怒)。
同本义。
【引证】
唐·卢仝《寄男抱孙》-任汝恼弟示,任汝恼姨舅。 、 《西游记》-他呆子着了恼的人,张开嘴…被行者轻轻的提将出来。
【组词】
恼聒、 恼懆、 恼燥,恼躁、 恼悔、 恼闷、 恼烦、 恼懊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