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0:24
公出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因公务外出。基本含义是指为了工作或官方事务而离开常驻地,前往其他地方执行任务或参加会议等活动。
公出 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公”和“出”两个字组成。其中,“公”指公共的、官方的,“出”指外出。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公出通常与职业责任和效率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公出反映了现代工作方式的流动性,以及对时间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公出可能让人联想到忙碌的工作生活,有时也可能带来一种对新环境的期待或对旅行的兴奋。
在个人经历中,公出可能意味着需要离开家人和朋友,处理工作上的紧急事务,这种经历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同时也是个人职业发展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可以将公出作为一种隐喻,表达对未知旅程的向往或对职业生活的反思。
公出可能让人联想到机场的繁忙景象,火车的轰鸣声,或者是酒店房间的静谧。
在英语中,公出可以对应为“business trip”或“official travel”,在不同文化中,对于公出的重视程度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公出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现代工作方式的特点,也体现了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公出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作惯。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