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4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43:42
条例司:这个词汇通常用于**古代官制中,指的是负责制定和修订法律条例的官方机构。在现代语境中,它可能指代负责法规制定和管理的政府部门或机构。
条例司一词源自**古代的官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职能和结构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职责——制定和管理法律条例——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条例司象征着法律的权威和公正。在现代社会,条例司的职能可能更加专业化和技术化,但其作为法律制定者的角色依然重要。
条例司可能让人联想到权威、秩序和正义。在个人情感上,它可能引起对法律尊重和遵守的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条例司的概念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法律或政策制定时,其背后的原则和职能可能会被提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条例司的灯火,照亮了法律的长廊,每一道光芒,都是公正的誓言。”
视觉上,条例司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府的庄严建筑;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官员宣读法律时的庄严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机构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但其职能相似,如英国的“Law Commission”负责法律的改革和现代化。
条例司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重量,也反映了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法律和社会的关系。
1.
【条】
(形声。从木,攸(yōu)声。本义:小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条,小枝 也。 、 《尔雅》-桑柳丑条。 、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 陶潜《联句》-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 吴均《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养其旁条。
【组词】
条枚、 条枝、 条柯、 条修叶贯、 条叶、 条蔓、 条干
2.
【例】
(形声。从人,列声。本义:比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礼记服问:上附下附,列也。公别比例之义。古只作列,此字后出。-例,比也。 、 元·刘壎《隐居通议·欧阳公》-举此以例其余。
【组词】
溯古例今;以此例比
类;列。
【引证】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组词】
不在此例;例及、 例侪
3.
【司】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引证】
《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 、 《广雅》-司,臣也。 、 《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司,主也。 、 《周礼·师氏》-司王朝。 、 《广雅》-司,主也。 、 《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曰司徒。 、 《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 、 《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 宋·苏轼《教战守》-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
【组词】
各司其事;司籍、 司掌、 司方、 司铎、 司衡、 司勋、 司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