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1:22
“泰极而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转向反面。这里的“泰”指的是顺利、好的一面,“否”则指的是不顺利、坏的一面。整个成语表达的是事物发展到顶点后,必然会走向其对立面,即物极必反的道理。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人物命运的起伏或事物的兴衰变化。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劝诫他人不要过于得意忘形,因为好运不会永远持续。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周期性现象或市场波动。
同义词: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反义词:否极泰来(指坏到极点就会好转)
“泰极而否”源自《易经》中的“泰卦”和“否卦”。泰卦象征顺利,否卦象征不顺利。成语反映了古代**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哲学思考。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阴阳平衡和事物循环变化的思想。它告诫人们要保持谦逊和警惕,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警示和提醒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起伏和不确定性。它提醒我们在顺境中也要保持清醒,为可能出现的逆境做好准备。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工作中遇到过连续的成功后突然的挫折,那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泰极而否”的道理。这让我学会了在顺境中保持谦逊和警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得意马蹄疾,泰极而否莫忘忧。”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描绘日出日落或潮起潮落的画面,象征着事物的循环变化。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节奏起伏的音乐,表达生活中的高低起伏。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What goes up must come down”(上升的必然下降)来表达,虽然不如“泰极而否”那样富含哲学意味,但也传达了相似的思想。
“泰极而否”是一个富含哲理的成语,它不仅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保持平衡和谦逊。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我们对复杂现象的洞察力和表达能力。
泰极而否。
侍中以帐下生变闻,~,当歌而哭。
1.
【泰】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
2.
【极】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極,栋也。 、 《汉书·天文志》-万载宫极。 、 《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有夫妻臣妾登极。 、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否】
闭塞;阻隔不通。
【引证】
《广雅》-否,隔也。 、 《诗·小雅·何人斯》-否难知也。 、 《匡谬正俗》-否者,蔽固不通之称。 、 《汉书·刘向传》-否者,闭而乱也。
【组词】
否滞、 否塞、 否结、 否隔、 否道、 否闭
贬斥。
【引证】
《世说新语》-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