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8:17
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是英国最长的河流之一,流经英格兰的多个重要城市,包括牛津、雷丁、温莎、伦敦等。它起源于科茨沃尔德山脉,最终流入北海。泰晤士河不仅是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也是英国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泰晤士河的名称源自古老的英语“Temes”,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凯尔特语,意为“流动的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名称在不同的语言和方言中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泰晤士河在英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交通和贸易的动脉,也是许多重要历史**的见证者。例如,伦敦塔桥和伦敦眼等标志性建筑都位于泰晤士河畔。
泰晤士河常常与宁静、历史和优雅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英国的象征,也是许多游客心中的浪漫之地。
个人经历中,泰晤士河可能是一次难忘的旅行目的地,或是学*英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参考。
在诗歌中,泰晤士河可以被描绘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见证:
“泰晤士河静静流淌, 见证了帝国的兴衰, 在晨光中闪烁, 如同历史的珍珠。”
泰晤士河的图片可能包括伦敦塔桥、大本钟和河上的游船。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河水的流动声和伦敦的钟声。
在不同语言中,泰晤士河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作为重要河流的地位和文化意义是普遍认可的。
泰晤士河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实体,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了解和学*泰晤士河,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英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
1.
【泰】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
2.
【晤】
(形声。从日,吾声。“日”表日光。本义:聪明,明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晤者,启之明也。”-晤,明也。 、 《宋史·真宗纪赞》-真宗英晤之主。 、 《新唐书》-少秀晤,能治《尚书》、《左氏春秋》。
觉悟,受启发而明白。
【引证】
孟郊《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病深理方晤,悔至心自烧。 、 唐·李俨《道因法师碑》-侍中以才晤之奇,飞芳晋牒。 、
3.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4.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