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0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5:24
泰来否极 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易经》中的“否极泰来”,意思是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其中,“泰”指的是吉祥、顺利,“否”指的是不顺利、逆境。整个成语表达的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发生转变,从不好的状态转变为好的状态。
泰来否极源自《易经》中的“否”卦和“泰”卦。《易经》是**古代的一部哲学典籍,其中的卦象和卦辞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社会变化的观察和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表达人们对逆境后必有顺境的信念。
在传统文化中,泰来否极体现了“阴阳”和“五行”的哲学思想,即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好坏、顺逆都是相对的,且可以相互转化。这种思想影响了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得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乐观和坚韧。
泰来否极给人以希望和鼓励,让人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会有光明。这种积极的情感反应可以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坚持不懈,期待转机的到来。
在个人生活中,泰来否极可以用来鼓励自己或他人在面对挑战时保持信心。例如,当我在工作中遇到连续的失败时,我会用这个成语来激励自己,相信困难总会过去,成功终将到来。
在诗歌中,泰来否极可以用来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风雨过后天更蓝,
泰来否极春满园。
历经寒冬花更艳,
希望之光永不灭。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有“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每朵云都有银边),表达的是即使在困难中也有希望和美好的一面。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递了逆境中寻找希望的积极态度。
泰来否极是一个充满哲理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人对事物变化规律的认识,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学这个成语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逆境与顺境的关系,以及在困难中保持希望的重要性。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让我在面对挑战时能够更加坚韧和乐观。
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乐往必百万生,泰来犹否极。
1.
【泰】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
2.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
3.
【否】
闭塞;阻隔不通。
【引证】
《广雅》-否,隔也。 、 《诗·小雅·何人斯》-否难知也。 、 《匡谬正俗》-否者,蔽固不通之称。 、 《汉书·刘向传》-否者,闭而乱也。
【组词】
否滞、 否塞、 否结、 否隔、 否道、 否闭
贬斥。
【引证】
《世说新语》-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4.
【极】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極,栋也。 、 《汉书·天文志》-万载宫极。 、 《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有夫妻臣妾登极。 、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