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2:45
暗中作梗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在背后秘密地设置障碍或干扰”。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故意制造麻烦或阻碍某事顺利进行的行为。
暗中作梗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暗中”和“作梗”两个词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最初的字面意义扩展到更广泛的隐喻意义。
在许多文化中,暗中作梗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它涉及欺骗和缺乏透明度。在强调诚信和公平的社会中,这种行为通常会受到谴责。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不诚实和背叛。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阴谋、背叛和不可信任的人。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同事在项目中暗中作梗,导致团队合作受阻,最终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在诗歌中,可以将“暗中作梗”融入到描述复杂人际关系的诗句中:
在光明的舞台上,暗中作梗的阴影悄然蔓延, 信任的桥梁,在无声的破坏中摇摇欲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阴暗的角落,有人在偷偷地放置障碍物。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低沉、神秘的旋律来表达这种暗中的干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abotage”或“undermine”,它们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负面含义。
暗中作梗 这个词汇在描述不诚实和破坏性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揭示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反映了社会对诚信和透明度的重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对于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意图至关重要。
1.
【暗】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同本义。与“明”相对。
【引证】
《说文》-暗,日无光也。 、 《论衡·说日》-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 、 蔡元培《图画》-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昏暗、 暗中摸索
2.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3.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4.
【梗】
(形声。从木,更声。本义:一种树)。
刺榆(Hemiptelea davidii)的古名。
【引证】
《说文》。按,叶小于常榆,刺如柘刺,其木坚韧,中犊车材,即诗之山有枢。-梗,山枌榆。荚可为芜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