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2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20:04
暗中摸索: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在黑暗中摸索”,比喻在没有明确指导或知识的情况下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它强调了在缺乏足够信息或清晰方向时的探索和尝试。
“暗中摸索”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的表达方式,但现代汉语中更常用这个词汇来描述探索未知的过程。
在**文化中,“暗中摸索”常与勤奋、坚持不懈的精神联系在一起,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通过不断的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不确定和挑战的感觉,同时也激发了我对探索和发现的兴趣。它让我联想到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过程,充满了希望和可能性。
在我学*外语的过程中,我经常感到自己在暗中摸索,尤其是在掌握复杂的语法规则和词汇时。每一次的尝试和错误都让我更接近目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暗中摸索,我寻找着
那一线光明,引领我前行
每一次触摸,都是新的发现
在未知的世界,我勇敢地探索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eel one's way in the dark”,虽然字面意义相似,但在使用和文化内涵上可能有所不同。
“暗中摸索”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传达了一种探索和坚持的精神。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在面对未知和困难时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何逊)、刘(刘孝绰)、沈(沈约)、谢(谢眺),暗中摸索者亦可识之。’
先生有志于木刻,是极好的事,但访木刻家是无益的,因为就是已有成绩的木刻家,也还在~。
唐朝时期,文人许敬宗为人傲慢,新交的朋友经人介绍后往往立刻忘记人家的姓名。有人说他记性太坏,他辩解说:“像你这种人,我当然记不住,倘若遇到何逊、刘孝标、沈约、谢朓他们,即使是暗中摸索,我也不难辨认。”
1.
【暗】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同本义。与“明”相对。
【引证】
《说文》-暗,日无光也。 、 《论衡·说日》-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 、 蔡元培《图画》-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昏暗、 暗中摸索
2.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3.
【摸】
(形声。从手,莫声。本义:用手接触或轻摩物体)。
同本义。
【引证】
《后汉书·蔡邕传》-邕读(曹娥碑),能手摸其文读之。
【组词】
摸脸;摸摸她的手;这衣料摸着很软;摸索、 摸挲、 摸牌
4.
【索】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 。后泛指各种绳索。
【引证】
《说文》-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 、 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 《列士·天瑞》-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 《后汉书·段颍传》-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而索綯。
【组词】
索苇、 索头、 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