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3:27
“清谨”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清”和“谨”。其中,“清”通常指清澈、纯净、不混杂;“谨”则指谨慎、小心、不轻率。结合起来,“清谨”可以理解为指人行为端正、品行纯洁,同时又非常谨慎小心,不轻易做出决定或行动。
在文学作品中,“清谨”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或行为,如“他为人清谨,从不轻易许诺”。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或书面语境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行政管理中,“清谨”可以用来形容官员或从业者的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
同义词:
反义词:
“清”和“谨”都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汇,它们的组合“清谨”在古代文献中已有出现,如《左传》等经典文献中就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清谨”与儒家思想中的“君子”形象相契合,强调个人品德的高尚和行为的谨慎。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被用来评价公务员、学者等职业人士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标准。
“清谨”这个词给人一种正直、可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复杂环境中仍能保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人。这种品质在任何社会都是值得尊敬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清谨”来形容那些在工作中严谨认真、在生活中自律自省的朋友或同事。这个词帮助我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赞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清谨”:
清风徐来,谨言慎行, 心若止水,波澜不惊。
视觉上,“清谨”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澈的溪流和严谨的书法作品。听觉上,它可能与平静而有力的演讲声音相关联。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integrity”和“prudence”的组合来近似表达“清谨”的含义。
通过对“清谨”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它所代表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提升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谨】
(形声。从言,堇(qín)声。本义:谨慎,小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谨,慎也。 、 《诗·大雅·民劳》-以谨无良。 、 、 《荀子·王制》-谨畜藏。 、 《楚辞·怀沙》-谨厚以为厚。 、 《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谨食之。 、 清·张廷玉《明史》-不自谨惜。 、 清·刘开《问说》-谨护其失。
【组词】
谨畏、 谨肃、 谨言、 谨厚、 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