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8:01
“寻斧”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短语,它字面上的意思是指寻找斧头。这个词汇可能来源于某个故事或寓言,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
由于“寻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象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工具。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人正在寻找一件特定的工具或物品。在专业领域,如果涉及到考古或历史研究,它可能指寻找古代的斧头作为研究对象。
由于“寻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关于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较少。它可能是由“寻”(寻找)和“斧”(一种工具)两个字组合而成的。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斧头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代表力量、劳动或战争。因此,“寻斧”可能在某些故事或传说中被赋予特定的文化意义。
“寻斧”可能让人联想到勤劳、坚持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困难面前不放弃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某人正在修理家具或进行户外活动,他们可能会用到“寻斧”这个词汇来描述他们正在寻找斧头的过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寻斧”来象征寻找内心的平静或解决生活难题的方法:
在生活的森林中,我寻斧不止, 希望砍断困扰的藤蔓,找到前行的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森林中寻找斧头的场景,周围是茂密的树木和鸟鸣声。这样的场景可能带来一种宁静而专注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寻找特定工具的行为可能都有类似的表达,但具体的词汇和用法会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说“looking for an axe”。
“寻斧”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可以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表达,用来描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工具的过程。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1.
【寻】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引证】
《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尋,绎理也。 、 《方言一》-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 、 《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是寻是尺。 、 《大戴礼记·主言》-舒肘知寻。 、 《小尔雅》-度寻舒两肱也。 、 《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蹄间三寻。 、 《左传·成公十二年》-争寻常以尽其民。 、 《国语·晋语》-无寻尺之禄。 、 《三国演义》-千寻铁锁沉江底。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深逾寻丈。
寻找。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寻向所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寻视其侧。 、 《后汉书·张衡传》-寻其方面。
【组词】
寻事、 寻门路不着、 寻瑕索瘢、 寻疵责人、 寻孔讨气、 寻宿儿
2.
【斧】
(形声。从斤(斧头),父声。本义:斧子,伐木工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斧,斫也。 、 《易·巽卦》。注:“斧,所以断者也。”-丧其资斧。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 、 宋·苏轼《石钟山记》-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组词】
斧柯、 斧脑、 斧砧、 斧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