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5:42
壮工:该词汇通常指的是体力劳动者,特别是在建筑、搬运、农业等领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强壮的工人”,强调其体力上的优势和劳动的强度。
壮工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体力劳动者的称呼。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特定职业群体的词汇。
在**,壮工常常被视为社会的基础,他们的劳动是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他们也常常面临较低的社会地位和收入问题,这反映了社会对体力劳动者的认知和待遇。
提到壮工,我联想到的是辛勤、汗水和坚韧。他们的形象常常与劳动的尊严和对家庭的奉献联系在一起,给人以深深的敬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与过一个社区建设项目,亲眼见证了壮工们的辛勤工作。他们的努力和坚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更加尊重体力劳动者的贡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壮工”:
烈日下,壮工的汗水 铸成城市的脊梁 每一砖一瓦,都是他们的诗行
看到“壮工”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工地上的喧嚣声、铁锤敲击的声音,以及工人们挥汗如雨的画面。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laborer”或“manual worker”,它们在不同文化中都代表了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但在社会认知和待遇上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对“壮工”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体力劳动者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的称呼,更是对辛勤劳动和奉献精神的赞扬。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使用这个词时的语境和情感色彩,以准确传达我的意图和尊重。
1.
【壮】
(形声。从士,爿(pán)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壮,大也。 、 《广雅》-壮,健也。 、 《方言》-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 、 《礼记·曲礼》-三十曰壮。 、 《史记·项羽本纪》-壮士,赐之卮酒。 、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 、 《逸周书》-男气壮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壮哉我中国少年。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
【组词】
壮浪、 壮盛、 壮勇、 壮武、 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健
2.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