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1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10:38
词汇“完士”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和可能的含义来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假设“完士”是指一个完美或完整的士人,即一个在道德、学识、行为等方面都无可挑剔的人。
由于“完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由“完”(完整、完美)和“士”(士人、学者)组合而成。
在**传统文化中,士人是指有学识和道德修养的人,完士则可能是对这一概念的理想化描述。
提到“完士”,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儒家理想,以及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这种词汇可能会激发人们对道德和学问的尊重和向往。
由于“完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但如果在一个强调传统文化的社区或学术环境中,可能会听到或使用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完士之风,流传千古,道德文章,皆为楷模。”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理想人格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如西方的“骑士精神”或“绅士风度”。
“完士”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代表了一种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和理想化的人格形象。在学*和理解这个词汇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中对士人的期望和理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美学追求。
1.
【完】
(形声。从宀(mián),元声。“宀”与房屋有关。本义:完备,完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完,全也。 、 《荀子·劝学》-巢非不完也。 、 《荀子·议兵》-完全富足而趋赵。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 、 《三国志·华佗传》-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 、 《战国策·秦策一》-不如伐蜀之完也。 、 贾谊《治安策》-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 、 宋·苏洵《六国论》-不能独完。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无一完者。
【组词】
完计、 完完、 完充、 完锐、 完块、 完篇、 完丽、 完垒、 完名、 完书、 完德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