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7:02
词汇“完名全节”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组合词,由“完名”和“全节”两个部分组成。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完名”通常指的是完全的名声或声誉,而“全节”则指的是完整的节操或道德品质。结合起来,“完名全节”可以理解为指一个人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名声,并且保持了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一个品德高尚、声誉卓著的人物。在口语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专业的场合,如道德教育、历史评价等领域,可能会提及。
由于“完名全节”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完名”和“全节”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强调名声和节操的双重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名声和节操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完名全节”这个词汇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人品德和声誉的高度重视。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在道德和声誉上都无可挑剔的人物。它鼓励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名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评价历史人物或公众人物时使用这个词汇,以表达对他们品德和声誉的认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雨中坚守,完名全节如松立,岁月见证了你的清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士人,端庄正直,形象高大,象征着完名全节的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筝的悠扬声音,给人一种古典和高雅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good name and integrity”,强调的是良好的名声和诚信。
“完名全节”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名声和节操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若是同年生并时长,在旁边听得,阻拦拉住,不但巫娘子完名全节,就是赵尼姑也保全身躯。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如无指望,就同丈夫~,死在阵内,倒也罢了。”
1.
【完】
(形声。从宀(mián),元声。“宀”与房屋有关。本义:完备,完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完,全也。 、 《荀子·劝学》-巢非不完也。 、 《荀子·议兵》-完全富足而趋赵。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 、 《三国志·华佗传》-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 、 《战国策·秦策一》-不如伐蜀之完也。 、 贾谊《治安策》-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 、 宋·苏洵《六国论》-不能独完。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无一完者。
【组词】
完计、 完完、 完充、 完锐、 完块、 完篇、 完丽、 完垒、 完名、 完书、 完德
2.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3.
【全】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全,完也。 、 《周礼·考工记·王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
4.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