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3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36:29
斯洛伐克(Slovakia)是一个位于中欧的国家,正式名称为斯洛伐克共和国(Slovak Republic)。它北临波兰,东接乌克兰,南界匈牙利,西南与奥地利相连,西与捷克共和国接壤。斯洛伐克是一个内陆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包括高山、森林和温泉。
在文学中,斯洛伐克可能被用来指代其独特的文化、历史或自然风光。在口语中,提及斯洛伐克可能涉及旅游、国际关系或地理知识。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地理学或国际商务,斯洛伐克可能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或商业伙伴被频繁提及。
“斯洛伐克”一词源自斯拉夫语,与“斯洛伐克人”(Slovak)和“斯洛伐克语”(Slovak language)有关。在历史上,斯洛伐克地区曾多次成为不同帝国的一部分,包括匈牙利王国和奥匈帝国。1993年,斯洛伐克从捷克斯洛伐克独立,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斯洛伐克文化深受其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该国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包括音乐、舞蹈和手工艺。斯洛伐克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在独立后经历了显著的变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民主国家。
提及斯洛伐克,可能会联想到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友好的居民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对于旅游爱好者,斯洛伐克可能代表着探索新地方的兴奋和冒险。
个人可能在与斯洛伐克相关的旅游经历、国际交流或学术研究中遇到该词汇。例如,一个旅游者在斯洛伐克的高山中徒步旅行,体验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在诗歌中,斯洛伐克可以作为一个象征,代表自然之美和文化的多样性:
在斯洛伐克的绿意中, 山脉轻吻着蓝天, 古老的旋律在风中飘扬, 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斯洛伐克的图片可能包括其著名的城堡、山脉和乡村风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斯洛伐克民间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在不同语言中,斯洛伐克可能有不同的称呼,但其作为一个国家的身份和特征是普遍认可的。例如,在德语中称为“Slowakei”,在法语中称为“Slovaquie”。
斯洛伐克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个具体的国家,还承载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斯洛伐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以增加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1.
【斯】
(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斯,析也。 、 《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 《书·酒诰》。郑注:“析也。”-有斯明享。 、 《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厮(斯)舆之卒。
2.
【洛】
(形声。从水,各声。本义:水名。指洛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洛,洛水,出左冯翊归德北夷界中,东南入渭。
3.
【伐】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伐,击也。 、 《广雅》-伐,杀也。 、 宋·苏辙《太白山祈雨词》-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
【组词】
伐祭、 伐杀
4.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