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2:14
“伯母”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父亲的哥哥的妻子,即伯父的妻子。在家庭关系中,伯母通常是与自己父母同辈的女性亲属。
在不同的语境中,“伯母”的使用有所不同:
“伯母”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伯”指的是排行第一的兄弟,“母”则是对女性的尊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广泛和普遍。
在**传统文化中,伯母通常被视为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她在家庭聚会和节日庆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伯母的形象常常与慈爱、关怀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
提到“伯母”,我通常会联想到温暖的家庭氛围和长辈的关怀。这个词带有一种亲切和尊敬的情感。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伯母总是那个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她的手艺和关爱构成了我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伯母”:
伯母的手,温暖如春, 在冬日的炉火旁, 编织着家的温馨, 是我们心中的港湾。
想象一幅画面:伯母在厨房里忙碌,锅碗瓢盆的声音交织成一首温馨的交响曲,她的笑容和食物的香气充满了整个空间。
在英语中,“伯母”可以对应为“aunt”,但在具体的家庭关系中,可能需要更详细的描述,如“aunt by marriage”或“paternal aunt”。
“伯母”这个词在我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更是连接过去和现在,传递爱与关怀的桥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交流和情感表达。
1.
【伯】
(形声。从人,白声。本义:排行第一的,老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伯,长也。 、 《诗·邶风 ·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 《诗·周颂·载芟》-侯主侯伯,侯亚侯旅。 、 《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 《礼记·曲礼下》-五官之长曰伯。 、 《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访方伯。 、 韩愈《过始兴江口感怀》-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
【组词】
伯氏、 伯兄、 伯氏、 伯歌季舞、 伯姊
2.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