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1:05
词汇“削亡”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削”通常指削减、减少,而“亡”则指死亡、消失。因此,“削亡”可以理解为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的过程。
“削亡”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某种事物或现象逐渐减少,最终完全消失。
由于“削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文化、传统或物种的逐渐消失。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
“削亡”这个词可能是由“削”和“亡”两个字组合而成,没有特定的词源故事。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但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削亡”可能用来描述某种传统或文化的逐渐消失,引起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削亡”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悲哀的感觉,因为它涉及到某种事物的消失,可能会引起人们对失去的东西的怀念和遗憾。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削亡”这个词,但在讨论文化遗产保护或环境保护的话题时,可能会提及。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削亡”来表达时间的无情和事物的变迁:
岁月如刀,削亡了往昔的繁华,
留下的,只是回忆的残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建筑或传统工艺逐渐消失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哀伤的音乐,如古典音乐中的悲怆奏鸣曲。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extinction”或“disappearance”,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削亡”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能够准确地表达某种事物逐渐消失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文学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削】
削弱,削减。
【引证】
《韩非子·五蠹》-辩智而鲁削。 、 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兵挫地削。 、
徒峭。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组词】
削壁(徒削的山崖)——现专用于合成词中,如“剥削”、“削减”、“瘦削”义同“削(xiāo)”
2.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