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6:04
“丧物”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没有明确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理解为“丧失的物品”或“与丧事相关的物品”,但这种理解并不普遍,且缺乏确切的定义。
由于“丧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汇,可能是指与丧葬仪式相关的物品,如花圈、纸钱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指代丢失或遗失的物品,但这并不是其标准用法。
由于“丧物”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可能不具有普遍性:
同义词:遗失物、失物 反义词:新物、珍宝
“丧物”这个词汇的词源不明确,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因此其历史演变和在语言中的变化也难以追溯。
在**文化中,与丧事相关的物品通常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纸钱代表对逝者的供养。然而,“丧物”作为一个词汇,并没有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意义。
由于“丧物”可能与丧事或遗失相关,它可能带给人们悲伤或遗憾的情感反应。在联想上,它可能与哀悼、失落等情感相关。
由于“丧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低。
在创作中,可以将“丧物”用作象征性的词汇,代表失去或哀悼的主题。例如,在诗歌中:
在那寂静的墓地,
丧物静静躺着,
诉说着无声的哀伤。
由于“丧物”可能与丧事相关,视觉上可能联想到黑白的花圈、纸钱等物品。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哀乐或丧礼上的沉默。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与丧事相关的物品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和象征意义。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uneral items”或“mourning objects”。
“丧物”作为一个词汇,其使用非常有限,且缺乏明确的定义和普遍的语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可能不是一个重要的词汇。然而,在特定的文学或象征性表达中,它可以被用作一个有意义的词汇。
1.
【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喪,亡也。 、 《易·坤》。马注:“失也。”-东北丧朋。 、 《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 、 《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 、 《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组词】
丧明、 丧检、 丧履、 丧精、 丧心、 丧志、 丧律、 丧师、 丧师辱国、 丧资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