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5:24
词汇“恼巴巴”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恼”通常表示生气或烦恼,“巴巴”则常用来形容某种状态或情感的强烈程度,如“急巴巴”表示非常急迫。因此,“恼巴巴”可以理解为形容某人非常生气或烦恼的状态。
由于“恼巴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恼”和“巴巴”两个词组合而成,用来强调情绪的强烈程度。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可能会有特定的情感表达方式,但“恼巴巴”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不太明显。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某人因为某些事情而情绪激动,这时可以使用“恼巴巴”来形容他们的状态。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恼巴巴”来增强情感表达,例如:
由于“恼巴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不太明确。
“恼巴巴”作为一个形容强烈负面情绪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太常用,但在文学创作或特定情境中,可以增强情感表达。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人的情感状态。
1.
【恼】
(形声。从心,惱(nǎo)声。本义:恼恨;生气;发怒)。
同本义。
【引证】
唐·卢仝《寄男抱孙》-任汝恼弟示,任汝恼姨舅。 、 《西游记》-他呆子着了恼的人,张开嘴…被行者轻轻的提将出来。
【组词】
恼聒、 恼懆、 恼燥,恼躁、 恼悔、 恼闷、 恼烦、 恼懊
2.
【巴】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引证】
《说文》-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 、 《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 《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
3.
【巴】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引证】
《说文》-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 、 《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 《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