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2:01
词汇“恼心”的深入学*和分析:
“恼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内心感到烦恼、不愉快或生气。它描述了一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于某种不愉快的**、他人的行为或自身的感受引起的内心不适。
“恼心”由“恼”和“心”两个字组成。“恼”字古已有之,意为烦恼、生气;“心”字则指内心、心理。两者结合,形成了描述内心烦恼的词汇。
在**文化中,表达情绪往往较为含蓄,“恼心”这样的词汇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内心的不快,而不至于过于直接或激烈。
使用“恼心”这个词时,我联想到的是一种深层的、不易表露的情感。它不同于愤怒的爆发,而是一种持续的、内敛的不快。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遇到不公平或不如意的事情时,我可能会用“恼心”来形容自己的情绪状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月影婆娑,恼心之事,如影随形。”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pset”或“distressed”,但这些词汇可能不如“恼心”那样能够准确传达出内心的深层次不快。
“恼心”是一个能够准确描述内心不快的词汇,它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
【恼】
(形声。从心,惱(nǎo)声。本义:恼恨;生气;发怒)。
同本义。
【引证】
唐·卢仝《寄男抱孙》-任汝恼弟示,任汝恼姨舅。 、 《西游记》-他呆子着了恼的人,张开嘴…被行者轻轻的提将出来。
【组词】
恼聒、 恼懆、 恼燥,恼躁、 恼悔、 恼闷、 恼烦、 恼懊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