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5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52:10
“不期而遇”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没有事先约定而意外地相遇。这个成语强调了相遇的偶然性和意外性,通常用来描述两个人或事物在无意中相遇的情况。
“不期而遇”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不期而会曰遇。”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至今仍广泛使用,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文化传承。
在文化中,“不期而遇”常被赋予浪漫和命运的色彩,尤其是在爱情故事中。它反映了人对缘分和偶然性的重视。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惊喜和愉悦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描绘了一种意外的美好相遇。它让人联想到命运的安排和生活中的小确幸。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旅行中不期而遇了一位老朋友,那次相遇让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也让我更加相信缘分的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那片花海中,我们不期而遇,花瓣轻舞,仿佛是命运的低语。”
想象一幅画面:两个人在繁忙的街道上不期而遇,背景音乐是轻柔的钢琴曲,这种组合会给人一种温馨和惊喜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un into someone unexpectedly”或“chance encounte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意外相遇的概念。
“不期而遇”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中偶然性和缘分的一种美好期待。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魅力。
不期而会曰遇。
前在公主府内,也是我们姐妹三十三个先会面;今日~,又是如此。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期】
(形声。从月,其声。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qí)声。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期,会也。 、 《易·归妹》-归妹愆期。 、 《管子·侈靡》。注:“匝一月曰期。”-若旬虚期于月津。 、 《礼记·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叔孙旦而立期焉。 、 《史记·留侯世家》-与老人期,后何也? 、 《世说新语·方正》-与友期行。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遇】
(形声。从辵(chuò),禺(yù)声。本义:相逢,不期而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遇,逢也。 、 《易·暌》。崔注:“遇者,不期而会。”-遇主于巷。 、 《书·序》-乃遇汝鸠汝方。 、 《礼记·曲礼》-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 、 《论语》-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 《公羊传》-夏,公及宋公遇于清;遇者何?不期也。
【组词】
遇庭、 遇人不淑、 遇缺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