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3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34:24
“不来”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某人或某物没有到达或没有出现。基本含义通常表示预期的行为或**没有发生。
“不来”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不”表示否定,“来”表示到达或出现。在古代汉语中,“来”已有到达的意思,而“不”作为否定词,两者结合形成了“不来”这一表达。
在**文化中,“不来”常常与期待和失望的情绪联系在一起。例如,在传统的节日或家庭聚会中,某人的“不来”可能会引起其他人的关注和担忧。
“不来”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一种失落或遗憾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计划中的变化或未实现的期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朋友因为突发情况而“不来”参加预定活动的经历,这让我意识到计划总是可能发生变化。
在诗歌中,“不来”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期待与现实的对比:
春风不来的日子, 花儿依旧等待, 心中的期待, 随风飘散。
在英语中,“不来”可以对应为“not come”或“absent”。不同文化中,对于“不来”的反应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情感反应(如失望或理解)是普遍存在的。
“不来”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基础且常用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期待。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如何在不同语境中使用,对于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至关重要。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