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0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04:52
曲裾(qū jū)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服饰中的一种款式。字面意思是指衣服的下摆部分呈弯曲形状的裙裾。在古代,曲裾通常指的是妇女穿着的长裙,其下摆部分设计成波浪形或曲线形,以增加服饰的美观和动感。
曲裾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形状描述了服饰的特定设计。随着时间的推移,曲裾的设计和使用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其基本概念一直保持不变。
在古代,服饰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曲裾作为一种服饰设计,反映了古代对美的追求和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曲裾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文化和女性的柔美。它唤起了一种古典、优雅和精致的情感反应。
在参观故宫博物院时,我曾看到一件保存完好的清代曲裾,其精美的刺绣和流畅的线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曲裾:
金碧辉煌的宫殿中,
她身着曲裾,轻盈如梦。
每一道褶皱,都是时间的诗篇,
诉说着千年的风华。
结合古代宫廷音乐和服饰展览中的曲裾图片,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词汇的视觉和听觉联想,感受到古代服饰的华丽和音乐的悠扬。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服饰设计也有出现,如欧洲中世纪的长裙,但其名称和具体设计可能有所不同。
曲裾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服饰的一种款式,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1.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2.
【裾】
衣服的前后襟。
【引证】
《说文》-裾,衣袌也。从衣,居声。 、 《说文通训定声》-裾,衣之前襟也。今苏俗曰大襟。 、 《淮南子·齐俗》-楚庄王裾衣博袍。
傲慢。
【引证】
《晏子春秋·外篇》-彼浩裾自顺,不可以教下。 、 《荀子·宥坐》-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 、 《汉书·赵禹传》。颜师古注:“裙亦傲也。”-[赵禹]为人廉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