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7:27
词汇“曲譬”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属于较为文雅和古典的词汇。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曲譬”进行分析:
“曲譬”字面意思是通过曲折、隐晦的方式进行比喻或说明。它强调的是比喻的间接性和含蓄性,不同于直接明了的比喻。
在文学作品中,“曲譬”常用于表达深奥或难以直接言说的情感或思想。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因为它过于文雅和书面化。在专业领域,如文学批评或修辞学中,可能会讨论“曲譬”作为一种修辞手法。
“曲譬”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在古代文学和哲学著作中较为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隐喻”或“暗示”等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含蓄和间接的表达方式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曲譬”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它体现了人重视内敛和深沉的文化特点。
“曲譬”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深沉和神秘。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需要细细品味和深入思考的文学作品,以及那些充满智慧和哲理的对话。
在我的生活中,我很少有机会使用“曲譬”这个词汇,因为它过于文雅和书面化。但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我常常能感受到作者通过曲譬手法传达的深意。
在诗歌中,我可以尝试使用“曲譬”来表达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
月光如水,曲譬着夜的深邃,
星辰闪烁,隐喻着梦的遥远。
“曲譬”让我联想到那些充满象征和隐喻的古典绘画,以及那些旋律复杂、充满暗示的音乐作品。
在西方文学中,类似的修辞手法被称为“metaphor”或“allegory”,它们也强调比喻的间接性和含蓄性,但在表达方式和使用频率上可能有所不同。
“曲譬”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深度,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某些特点。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在学*和理解**古典文学和哲学时,了解“曲譬”这一概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1.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2.
【譬】
(形声。从言,辟声。本义:譬如,比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譬,喻也。 、 《诗·小雅·小弁》-譬彼舟流。 、 《论语》-能近取譬。 、 《战国策·齐策》-臣窃为公譬可也。
【组词】
譬如、 譬犹、 譬况、 譬谕
晓谕,使人知晓。
【引证】
《后汉书》。注:“譬,晓谕也。”-又譬诸外戚。
【组词】
譬称、 譬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