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1:24
“泫然流涕”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眼泪自然而然地流下来,多用来描述因悲伤、感动或激动而流泪的情景。其中,“泫然”指的是眼泪盈眶的样子,“流涕”则是指眼泪流下。
“泫然流涕”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典,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较为含蓄,因此“泫然流涕”这样的成语能够很好地表达深层的情感,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它反映了人对于情感表达的一种细腻和内敛的态度。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悲伤和同情。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失去、悲伤或深刻感动时的自然反应,这种情感的流露是人性的一部分。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观看一部关于家庭和牺牲的电影时,我感受到了“泫然流涕”的情感,那是一种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泫然流涕,思念如潮水般涌来,淹没了孤寂的心。”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人独自坐在昏暗的房间里,眼泪无声地滑落。听觉上,可能是深夜的寂静,只有偶尔的抽泣声打破沉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ears streaming down one's fa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是相似的。
“泫然流涕”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情感状态,也反映了汉语表达情感的细腻和含蓄。在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时,我更加理解了汉语文化中对于情感表达的独特方式,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文化理解都是宝贵的。
乃至闻李唐之谏,泫然流涕,而不敢修寝门之节。
念母老子幼,~。
1.
【泫】
(形声。从水,玄声。本义:水珠下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泫,湝流也。 、 《文选诗》-花上露犹泫。 、 《礼记·檀弓》-孔子泫然流涕。 、 《西游记》-譬之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 、 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花上露犹泫。
【组词】
泫露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4.
【涕】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涕,泣也。 、 《列子·汤问》-悲愁垂涕。 、 司马相如《长门赋》-涕流离而从横。 、 《诗·小雅·小明》-涕零如雨。 、 《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汪然出涕。 、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泪满衣裳。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德威流涕。
【组词】
涕泗、 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