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2:27
词汇“屑涕”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屑涕”进行分析:
“屑涕”字面意思是指细小的泪珠或鼻涕。其中,“屑”表示细小、碎屑,“涕”则指眼泪或鼻涕。
在古代文学中,“屑涕”常用来形容悲伤时的眼泪,如“泪如屑涕”。在口语和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通常会被更通俗的词汇如“泪珠”、“泪水”所替代。
“屑涕”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对悲伤情感的细腻描绘。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被更通俗的表达方式所取代。
在古代**文化中,文学作品常常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屑涕”这样的词汇在古代文学中较为常见,用以增强情感的表达力度。
“屑涕”一词给人以悲伤、哀愁的情感联想。它让人联想到哭泣、离别等情感场景,增强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渲染。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较少直接使用,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情感内涵。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适当使用“屑涕”来营造一种古典、哀婉的氛围,如:“夜深人静,独坐窗前,思念如屑涕,悄然滑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女子在月光下,泪眼婆娑,屑涕沾襟的情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筝或琵琶的哀婉旋律。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屑涕”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悲伤情感的词汇是普遍存在的。
“屑涕”是一个富有古典韵味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在学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文本的情感和意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适当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屑】
(形声。从尸,肖声。本义:碎末) 同本义。
【引证】
《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
【组词】
米屑;屑涕、 屑候
研成碎末。
【引证】
《新唐书》-客至,屑槟榔、龙脑、香蛤以进。
【组词】
屑玉、 屑没、 屑骨
2.
【涕】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涕,泣也。 、 《列子·汤问》-悲愁垂涕。 、 司马相如《长门赋》-涕流离而从横。 、 《诗·小雅·小明》-涕零如雨。 、 《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汪然出涕。 、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泪满衣裳。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德威流涕。
【组词】
涕泗、 痛哭流涕